文/潘安平
打开微信朋友圈,发现一传道说她今天认识了个新词——“逆商高”“钝感力”。激起我的一波好奇心,它们确实有点新颖。她个人对这个词作了注释。逆商高就是能客观看待困境,及时采取有效行动,并且很少让情绪蔓延。而钝感力则说明它跟迟钝不一样,是指对于困境时的一种耐力,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。
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,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反应的方式,即面对挫折,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。钝感力就是逆商高,钝感力强的人,逆商也高。
钝感力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著作中所提到。“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人,无疑都拥有才能,但同时,内心必定具备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。钝感是让人身上的才能发扬光大,开花结果的最大力量。”他在书中反复在说的一个观念:人需要有钝感力。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,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,钝感力很重要!
渡边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写稿新人,他花很长时间倾注了心血写好的作品一直惨遭退稿,实在让人觉得很郁闷。有时候渡边先生或独自灌酒,心中暗骂编辑,但酒醒爬起来,又有了新的写作欲望,重燃斗志,一切从头开始。
如此想来,今天的教会同工确实是需要逆商高。过去的信心伟人都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风浪,见得多,也见得惯;既能“耳顺”,也能“从心所欲”,处波澜不惊。但现在的教会同工生活在新时代,未经风霜雨雪的洗礼,未受“苦其心志,饿其肌肤”之虑,一碰到压力,就不想担当,一遭遇苦情,就逃避了事。甚至,我们的信仰竟败在一枚旗杆上,因旗帜而不去聚会,因旗帜而退出堂委。你看,伯大尼的马利亚受到两次“大”攻击,一次是自己的亲姐姐马“大”的告状,不为所动;一次是耶稣的朋友犹“大”的指责,不去抗争。足见她的钝感力之大。
教会要中流砥柱,就需要教会同工有定力。碰到困难不是手忙脚乱,思虑烦恼,乃是安静等候,“抖抖身上的土继续前行”,重新得力,展翅高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