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吴佳勇
曾经读过《密室》一书,讲述的是二战时期一个名叫柯丽·邓·波姆的姊妹,她出生于荷兰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里面,由于收纳很多犹太难民而全家被捕。她父亲与姐姐死在了集中营,上帝使她幸存了下来。二战结束以后,柯丽到处演讲,她的生命与经历感动并安慰了许多人,其中包括迫害过她的德国人。书中有一个情节使我深受感动:柯丽有一次在一个地方演讲,透过自己的经历劝告人们要学会爱与饶恕。演讲结束后,有一个男人走上来,当柯丽看清这个人以后,她整个人呆住了,这个男人就是曾经在集中营里面逼迫她们的守卫。过去的痛苦与羞辱一幕幕地涌上了心头,她的内心充满愤怒与各样负面的情绪。这个时候她冷静下来向神祷告,她从意志上愿意饶恕这个人,求神赐给她美好的感觉。这个人走到柯丽的面前,很显然他是渴望得到饶恕,他想要与柯丽握手的时候,柯丽本来非常不情愿,但是神告诉她要饶恕,柯丽靠着神的恩典也伸出手的时候,奇妙的事情发生了。突然有一股力量像电流一样通过柯丽的手臂,延伸到她的心里,她心中被神的爱所充满。柯丽对这个曾经迫害过的人说:“弟兄,我愿意饶恕你。”
柯丽的生命经历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,能够真正活出耶稣的爱,是因为她从小就在爱的环境中成长,她的父母亲都是非常敬虔与充满慈爱的基督徒,父母对她那完全无条件的爱,使她能够从小明白与领受上帝更加丰盛的慈爱。
一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何等重要。正如《六A的力量》里面所说的:生活在批评、指责中的孩子,吹毛求疵、尖酸刻薄;生活在敌意、愤怒中的孩子,性格暴躁、争斗不和;生活在嘲笑、奚落中的孩子,缩头缩脑、自卑却懦;生活在耻辱、羞愧中的孩子,没有自尊、深感罪恶。反之,生活在容忍和友善中的孩子,会心胸豁达、平易近人;生活在鼓励和推动中的孩子,会倍觉安全,自强自信;生活在赞赏和肯定中的孩子,会体谅别人,知足感恩;生活在正义和公平中的孩子,会掌握原则,泾渭分明;生活在安全和稳定中的孩子,会心态平稳、信念坚定;生活在支持和认同中的孩子,会珍惜生命,自爱自尊;生活在无条件接纳中的孩子,便生活在上帝爱的怀抱中。①
爱是上帝的本质,爱也是每一个人心中真正的需要,古往今来多少的小说、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影视作品都离不开爱这个话题。不管时代如何变迁,爱始终是最美的语言,是人类亘古不变、最深层次的需要。
父母教育孩子,要让孩子明白爱、体会爱、经历爱、活出爱,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。爱不单包含着接纳、赞赏、关爱、时间,同时也包含着责任与权威,而接纳是爱的起点与基础,因为这绝对是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。最理想的是无条件的接纳——向孩子表达你的爱,让他们懂得:不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,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,多么的失败,爸爸和妈妈始终如一地爱着他们。② 这样的孩子内心里面会有真正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。我们接纳孩子并不是由于他外在的表现与成败,也不是由于他努力不努力,乃是单单由于他是一个独立的人,生来具有上帝的形象与样式。这样的接纳也使孩子更愿意向别人敞开,向父母敞开。他愿意分享他的一切:成功与失败,喜乐与忧愁,高山与低谷……。因为他知道你接纳他、爱他,并不是他外在的原因,乃是由于他这个人。所以他不怕自己的失败与不好会导致你的批评、拒绝、厌恶。他相信你对他无条件的接纳,这成为信任的基础,而这种信任会使父母与儿女关系越来越亲密。当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建立以后,成为了赞赏、关爱、陪伴的基础,也成为责任与权威的基础。我们要想给孩子立界限,首先要以关系为基础,孩子不会对规矩有反应,只会对良好的关系有反应。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为基础,我们对孩子立的规矩与界限,不单不能使孩子遵守与蒙福,反而会激发孩子心里面反抗的情绪。
总之,我们要想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,能够遵行主的道,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,我们自己要有美好的榜样。只有自己活在爱中,完全无条件的接纳孩子,爱孩子,与孩子有了美好亲密的关系,孩子才愿意活出你所认可和教导的价值观、世界观和人生观。
注:①《六A的力量》第7、17页。
②《六A的力量》第13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