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等恩友慈仁救主,负我罪孽担我忧。
何等权利能将万事,来到耶稣座前求!
多少平安我们坐失,多少痛苦冤枉受。
都是因为未将万事,来到耶稣座前求。
……
这首美丽小诗曾抚慰无数疲惫忧伤的心灵,叫人明白基督同在的宝贵。这诗流行之广,没有多少圣诗可及。那么,这首小诗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?
曾经有一个人,急需请位锯木头临时工,看见一个模样像工人的人,背着一把木锯正沿街走来,便问身旁的人:“他是谁?看来顶诚实的,我想请他来帮工。”但身旁的人却答道:“他不会为你作工的,因为你出得起钱,而他是专为贫穷的寡妇和病人尽义务的!”
这人到底是谁呢?他就是享誉遐尔的名诗——《何得朋友我主耶稣》(《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》)—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《恩友歌》的作者,约瑟夫·梅德利科特·史克利芬弟兄(Joseph Medlicott Scriven ,1819-1886)
一首不平凡的诗歌往往从不平凡的经历中产生出来,史克利芬与他所作的这首诗歌也不例外。在它的背后确实蕴含着一段曲折的背景。史克利芬的家乡是爱尔兰,因他的父亲为一皇家海军上校,他自幼即羡慕能作一名军官,故在考入英国圣三一大学后的第三年,转学入一军事学校。但他瘦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军校的严格训练,终于被迫放弃了在军事上的雄心,重回圣三一大学。毕业后一度过着教书的生活,还算安适;然而谁能料到,竟有两个悲剧接连临到他,拆毁了他憧憬已久的结婚计划。
当他早年在爱尔兰时,曾与一女友订婚,两人相爱甚笃,及至结婚前夕,新娘竟坠水溺毙。后在加拿大,又认识亲族中的以莉萨小姐,但不幸就在他俩快要结婚时,未婚妻竟突然得了重病,倏遽离他逝去。少年的不得志,加上这两次惨痛的打击,他的心几乎破碎,但就在此极度悲痛中,恩主亲自安慰了他,那坚刚无限的爱,再一次滋润抚慰这颗破碎的心,他体会到主是唯一至宝,自此又重新得力振作起来,而乐意将所有生命、时间、财物奉献出来,因为“我们在一切患难中,他就安慰我们,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。”(林后1:4)史克利芬弟兄终日辛劳,扶助贫病软弱之人,两只手常供给缺乏人的需用。在他看来,总没有一件事是过于微小或艰巨,只要发现人有需要,立即尽力帮助。
他一生就是这样默默的服事人,从不计算工作的低贱,毕生遵行使徒的吩咐:“在神我们的父面前,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,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,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”(雅1:27)虽然弟兄一直是走孤单的路,“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”,故在他回顾一生经历时,写了这首诗,呼出他的心声:谁能像祂忠实、稳妥,背我重担分我忧?惟祂知我每一软弱,故当向主去祈求。
1857年,当他母亲病重之时,为安慰母亲,他就把这诗寄去:“救主仍旧是避难处,祂的怀抱是你覆庇,经祂抚慰必无忧”,远在爱尔兰的母亲因此大得安慰。
史克利芬弟兄从没想过要发表这作品。那么,本来是为了安慰远在祖国的重病的母亲的诗歌,怎么却成了全世界亿万基督徒热爱的赞美诗,使他们都得到了安慰和确信?原来他去世前不久,在他最后一次生病时,有一位邻居在他身边照顾他。邻居发现在史克利芬的房间里,有一些诗歌手稿,就怀着强烈的喜悦之心朗读起来。邻居问史克利芬,他如何能写出这样的诗歌。史克利芬回答说,那是在一个很特别的时刻,为了给母亲送去安慰而写的,除了他的母亲,他从来没有指望其他人读到。他写诗歌是“在主和我之间所做的事”。
再以后,史克利芬弟兄的诗偶然被康弗斯弟兄(C. Converse)发现,于是为他谱上曲。当主使用慕迪和散基带下环球大复兴时,这首诗成了人人爱唱的诗歌。在他百年诞辰之日,人们还在Rice湖畔立了一个纪念碑,以尊崇这位安慰多人的诗歌作者。
介绍到这里,何等愿意与读者共享一段话,定能将诗中“应当向主去祈求”的感觉交通透彻: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主面前流过泪,没有将他一切苦和乐的事都带到主面前与祂分一分,没有将他秘密的事和主谈一谈,这样的人与主就没有亲密的交往。你知道吗?在主面前有一次的述说,有一次的倾心,就是与祂多一次的亲密,多一次的认识。大卫是个常在神面前倾心吐意的人,所以他认识神的心意,他知道神听,故他在旷野迦特流离,被非利士人拿住时,他能作诗夸口说:“我呼求的日子,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,神帮助我,这是我所知道的。”(诗56:9)在他犯罪后,也并非仅是哭泣哀伤,却来神前祈求:“神啊,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,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。”(诗51:1)
马太福音十四章中,我们看到当施洗约翰的门徒,眼见他们的老师遭到不测的惨祸,并非望着尸体整天悲伤,却把他埋葬了,跑来告诉耶稣……把他们的伤心告诉主,什么事都化为没有了。是的,我们的主乐意听我们悲伤的事,也乐意听我们喜乐的事。祂是我们可以把任何事都告诉祂的主,我们既有这样一位主,何不把我们内心所有的隐衷都来告诉祂!